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论清代中期广西人口的剧增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箭清代中期.r-西人口.的刷增口若谷广西的历史人口,从有记载的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起到清雍正二年(I724)止,一千多年都在100万至200万之间徘徊,只不过是乱世降盛世升地稍怍波

箭清代中期.r-西人口.的刷增口若谷广西的历史人口,从有记载的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起到清雍正二年(I724)止,一千多年都在100万至200万之间徘徊,只不过是乱世降盛世升地稍怍波动丽已。’:明代广西人口一般为l60万l天启六年(1626)曾达197万。此后,。由于气温偏冷及连年战乱,作为董要战场的广西,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竟跌至95万,比东汉时还少。经过一段休养生患,一劐蕹亚二年(1724)始达172万,:恢复到明代的水平。作为历史研究,若以顺治十八年作基数对比,j倒不如以雍正三年作基数对比较为科学。因为广西真正结束长期徘徊转入快速增长,是雍正二年以后。的事。4自雍正二年(1724)到咸丰元年(1815).91年间,J“西人口由172万陡然增至815Z,增长了3.7倍。其中以雍正二年(1724)至乾隆十四年(1749)25年里增长最快,平均每年递增32.69‰,大大超过“25年增一倍"的估计。这不仅于广西为史所没有,一即在全国亦不多见。咸丰元年(18l5)以后由于社会变动,增长速度较慢。研究广西的厉史人口,不能不研究清代中期的人口剧增。4。本来,18世纪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带全国性和世界性的现象,但广西予清代中期的人口剧增却有其特殊性。同其他省份比,既不同于自然人口增殖的沿海地区,也不同于入门大量移入的西南地区。到底其特点如何原因如何,很值得史志工作者探讨。但翻阅历代垌志及近年新志,。对此或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有感于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看法。。,玉米红薯的推广,为贫瘠地区人口剧增提供物质保证:^“民以食为天”,无食则无民,物质再生产的规模决定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地处云贵高原与沿海平原过渡地带的广西,虽然稻作文化产生较早,先秦时的西瓯骆越就以种水稻著称,:但是生产技术一直低下,加上山多田少,土质瘠薄,:稻作文化发展很慢,单产不高,复种指数低,直到清初本可年种两造的地方也只种一造。《(乾隆)岑溪县志》·云:“岑于隆(庆)万(历)以前,水田多种一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最为应候,天启始种早稻,岁种二造。”到清嘉庆时编的《广西通志》才说i“梧浔以南皆一岁两熟,唯桂林、平乐、.庆远及柳之怀远近北之地则一熟耳。"因此,从汉代到清初,火耕水耨,訾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广西最多只能养活200万左右的入口。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不可能大幅度地增长。15世纪(相当于中国明代中期)欧州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旧大陆大量移民开发新大陆,新大陆向旧大陆提供大量生活资料,特别是将高产的粮食作物玉米红薯传入旧大陆,使世界人口出现大量繁殖的新趋势。据苏联人口学家拉尔乌尼斯的估计,1500年全世界人口为4.4亿,到18,50年却增至12.47亿。18、19世纪可说是世界人口飞跃增长期。中国‘由于长期闭关自守,人口增长比欧美要迟,可是玉米、红薯等高产粮食作物,还是艰难地于明末清初传进来i,并很快威为中国人日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山多地瘠的广西更是如此j=一玉米红薯均原产美洲,明代后期虽传人中国,但明清之际战火连绵,到清康熙局势趋4l向稳定时始逐渐推广。广西推广比南方各省晚,.据清代广西地方志载,桂林府于雍正十一年懿臻≯1。翰引入玉遴巷乾隆李道光间产尊霉知种植玉米够枣算塞府、梧州府、浔撙府、雳远府i:、垒卅、誊铹洲≯蜉颓婀、泳安州、自?山土司。东边由广东传入,西边由云南传入,因山地种胜于平原种,故山区推广比较快,平原虽有也“少以为食”(屈大均《广东新语》),山区推广后成效也大,很快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光绪)镇安府志》引旧志云:“玉米向惟天保山野遍种。”《(道光)庆远府志》云:“道光初其蛮溪I且峒,皆为楚粤黔闽人垦耕包谷、薯芋、瓜菜等物。”《(道光)续增归顺州志》云:“包粟杂粮前只种一造,(道光时)连种两造,及山头坡脚无不遍种,皆有收成,土人以之充瓮餐御匮乏。"大体在乾隆后随着外籍移民的进入,c玉米才推广迅速,到嘉庆道光问已遍及全省了。红薯于明万历间辗转传人中国后,因宜于高温潮湿地种植,推广比玉米快,先于江南各省种植,。乾隆时诏令广为栽种以济民食,很快推广到全国。由于栽培容易,适应性大,耐瘠耐旱,抗灾力强,产量很高,在地惰r民贫的广西推广更快,成效更著。《(乾隆)梧州府志》载:’“番薯,瘠±沙中最易生,共种得自海外,万历闽中始有之,今梧粤山地广种。”、《(光绪1)郁林州志》云:。:“番薯,四时可种,贫家常用充饥。”《民囱)迁江县志》引清旧志云:“红薯,各乡种者极多,贫民赖此充食。"《(光绪)新宁州志》云:“民问朝夕充饥,不离薯芋b"t,玉米红薯的推广,改变了广西主要食粮的构成,由以水稻为主发展为以水稻、红薯、玉米为主的新组合。民困时张先辰的《广西经济地理》中云:“惟广西并非一完全食米之省份,米在食粮中之比率”全省平均仅为67%,其余则以杂粮23%充饥。”这是对清中期后的估价。由于主粮结构的改变,加上水稻单产的提高,桂东桂南纷纷改种两造,使广西的粮食不仅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而且有大批谷米输出广东。清以前广西虽有谷米运销广东,但数量不多,据明王士性的《广志绎》截,万历问每年数十万斛(十斗为魁即一石)。清雍正时据云广总督鄂尔泰奏不下“一、二百万石”,乾隆嘉庆间为谷米东运盛期,每年出口=、三百万石,相当于三一、四百万市担。.?;1I“摊丁入地”和“改土归流”,使广西的人口总量直线上升,-.中国周朝起就有徭役制度,历代封建王朝对劳动者总采取超经济的压迫和剥削,强迫从事无偿劳动,先是力役,后以银代役,其后成为按丁口征发的人头税。封建官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圈赋(地亩税)和丁税(徭役税)。官僚例不服役,应役户负担繁重,被迫用种种办法规避严重不均的赋役,造成社会的不安定。明代中叶起为了稳定封建统治,实行“一条鞭"法,将赋和役归并,’“用银折纳,担得不到彻底实施。可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徭役制度转为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控制劳动者,却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清初结束战每状态后,康熙五十一年(}7l2)即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据上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五年;: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0/1227/639.html



上一篇:母女四人与世隔绝一千日
下一篇:多尺度建模在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中的应用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