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科学》栏目设置[09/01]
- · 《玉米科学》数据库收录[09/01]
- · 《玉米科学》收稿方向[09/01]
- · 《玉米科学》投稿方式[09/01]
- · 《玉米科学》征稿要求[09/01]
- · 《玉米科学》刊物宗旨[09/01]
“玉米”在黔东苗语中的认知理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经考古学、遗传学、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玉米起源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已开始种植玉米[1]。1492年哥伦布远航船队发现
一、引言
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经考古学、遗传学、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玉米起源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已开始种植玉米[1]。1492年哥伦布远航船队发现新大陆,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迅速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中期,在近五百年的传播历程中形成东南海路、西南陆路、西北陆路三条入境传播路径且由东南海路一线完成的传播空间在国内占主导地位[2]。这几条路径的共同特点是以移民为主要形式的人口流动成为推动玉米在中国境内传播的主要动力[2]。玉米在中国各地的传播过程中有了不同称谓,在汉语方言里有粟米、玉麦、苞谷、玉蜀、棒子、苞米、玉茭、珍珠米等十多个别名[3]。
通过文献,我们大概推测玉米是在明末传入贵州。道光《遵义府志》转引明代绥阳知县母扬祖《利民条约》:“县中平地居民只知种稻,山民只知种秋禾、玉米、梁稗、菽豆、大麦等农作物,俱不知种稷与小麦。”由此可见,在明代时期玉米已是贵州北部山地重要的杂粮之一。到康熙时期,在县志中有了明确记载:康熙61年(1722年) 《思州府志》卷4载思州府出产玉米(包谷、雨麦)。乾隆年间是玉米在贵州传播迅速扩张的时期,清末,玉米的种植几乎覆盖整个贵州[4]。前人在研究玉米的传播过程中提出玉米可能从印度洋海岸一带传入我国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然后由西南地区向内地逐渐扩散。卢勋等认为云贵地区是有关玉米记载最早、最多的地区,最早种植玉米的可能是西南的少数民族[5]。何柄槺认为玉蜀黍应系由滇缅陆路及闽浙沿海两路传进中国内地[6]。韩茂莉认为玉米通过从云南经贵州传入内地,玉米种植空间主要限于西南云、贵、川三省[1]。显然,从它们的观点中,玉米在贵州的传播时间相对较早。玉米的种植特征是根系发达,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且耐瘠能力和抗逆性强,适宜山地种植,故有“旱地之王”之称。玉米相比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玉米在山地、平原、水田等土质都可以种植,而水稻只能在水田里才可以生长,对水依赖性很大,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小麦也只能在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才能生长。因此,由于玉米生长条件的优越性其得以迅速传播到贵州各地。苗族作为贵州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省内分布广泛,理所当然也引进了玉米作为粮食作物。
同样,玉米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后,形成了一些少数民族语称谓。例如,韦景云论述了壮语玉米的方言词分布及其传播[3]。韦提出壮语“玉米”方言词众多,主要有“皇帝”和“御米”两大义项,韦认为玉米在壮语词的传播扩散与“改土归流”政策、当地山川走势、壮族支系分布和行政区划设置等因素有关。目前,关于少数民族语言中“玉米”称谓词的相关文章较少,从认知角度探讨“玉米”命名理据的文章尚未发现。本文首先通过对黔东苗语在黔东南地区分布的地点进行调研,收集到这些调查点对“玉米”的称谓词,然后从认知角度来分析“玉米”在黔东苗语的命名理据,最后从地理语言学角度来验证其命名理据。
二、黔东苗语对玉米的称谓
黔东苗语主要分布于凯里市、黄平、雷山、台江、施秉、镇远、锦屏、黎平、剑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等地区。本人通过选点田野调查,收集到了黔东苗语各地对玉米的称谓词。列表1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黔东苗语对玉米的称谓词基本上都由两个语素构成,并采用“中心词根+修饰性词根”的定中式复合词构词法组合成词。中心词根语素 ka53、kε44、?a31、n?55、ki44、qei51皆是“粮食、米饭、水稻”之意;修饰性词根语素有wa?55、?u53、rε22、q?44、pao33等。总的来说,黔东苗语对玉米的称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别,如图1所示。
图1
表1 黔东苗语(中部方言)各地对玉米的称谓①地 名 对玉米的称谓 地 名 对玉米的称谓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黄平县施秉县舟溪镇舟溪村三棵树镇朗利村凯棠镇大坪村凯棠镇白岩村开怀街道蒿支坪村凯棠乡鱼寨大塘镇掌坳村西江镇白碧村西江镇羊排村西江镇开觉村西江镇黄里村翠里乡滚合村翠里乡乌牙村加鸠乡摆道村加勉乡加模村加鸠镇加鸠村南皋乡大寨村南皋乡湾寨村南皋乡乌皋村排调镇羊先村谷陇镇翁山村谷陇镇城溪村苗陇乡青杠村旧州镇勤坡村一碗水乡一碗水村城关镇平宁村杨柳唐镇屯上村双井镇铜鼓村双井镇龙塘村马号乡老县村ka53 ?a35/t?e33min44 ?o22 ka35wa?55/ka35?u22 ?a31wa?53/?a31?u22 ka44wa?53/ka44?u22 kε44?u24 kε35ren11 ?a31?o44 n?55?o22 na53?o22 na53?v22 nε53??22 ?a31?o53 ?a31?u53 qei51?a35 qei44qao33 na31qau53 nε31?o22 ka44?o22 t?ε33mei53 ?o53 ?o22?au53 ka44wa?53 ka44wa?53 Ki33wa?53 Kε44wa?53 Ka44wa?53 ka44wa?55 ka44wa?53 ka44nei22 ka44nei22 ka44nε22台江县镇远县榕江县麻江县黎平县剑河县锦屏县革一镇革一村台盘镇台盘村台盘镇空寨村施洞镇芳寨村施洞镇旧州村金堡镇爱河村保京乡贵洒村保京乡报京村都坪镇天印村羊坪镇竹坪村栽麻镇高岜村朗洞镇平地村平永镇乌婆村永乐镇斗篷村两汪乡空申村宣威镇卡乌村下司镇下司村下司镇清江村杏山镇谷羊村碧波乡五寨村地坪镇岑归村尚重镇归养村尚重镇岑门村孟彦镇芒岭村双江镇高求村观么镇新合村革东镇屯州村革东镇展架村南寨镇柳寨村柳川镇巫泥村河口乡韶矮村敦寨镇龙池村偶里乡皆久村偶里乡寨欧村固本乡务翁村ki44nen22 kε44rε22 kε44rε22 ka44nei22 ka44nε22 ka44nei22 Ki44nei22 Ka35nε22 Ka44nei22 Ka35nei22 ?a31q?31 ?a?22qv11 ?i22q?22 ?a53qau33 ?a31qa33 ka35??22 Ka35?o22 Ka44wa?55 Ki33wa?55 Kε13??22 ?a31q?44 nε22t?u35 na31qau33 nε22t?u35 ?a31q?33 ka44pao33 Ka44pau33 Ki35p?33 Kε35nε22 Ka35nε22 Kε35wa?53 Ki44wa?53 Ka44nε11 Ka44?u22 Ka35nε22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0/1229/642.html
上一篇:很棒的煮玉米法
下一篇:“山东棒子”和“臭糜子”词语缘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