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科学》栏目设置[09/01]
- · 《玉米科学》数据库收录[09/01]
- · 《玉米科学》收稿方向[09/01]
- · 《玉米科学》投稿方式[09/01]
- · 《玉米科学》征稿要求[09/01]
- · 《玉米科学》刊物宗旨[09/01]
不同销售方式对玉米种植效益的影响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玉米作为甘肃省武威市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生物产量高,在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经过近年来的逐步发展,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已占据农作
玉米作为甘肃省武威市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生物产量高,在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经过近年来的逐步发展,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已占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3。与此同时,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2],但在此背景下诸多销售模式导致玉米种植效益忽高忽低,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为此对武威市古浪县青贮料销售、湿果穗销售、半干果穗销售、干籽粒销售模式下的玉米种植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效益最大化模式下的玉米销售措施,为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增加农户收入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土壤肥沃,地域辽阔,日照时间长,灌溉条件有保障,非常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发展玉米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种植玉米的绝佳地带。试验于2019年进行,地点设在武威市古浪县泗水村五组,土壤性质为灰钙土。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种植品种先玉1225,种植面积26.67 hm2,保苗129 000株/hm2。
2.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对比设计,将湿果穗销售、半干果穗销售、青贮饲料销售、干籽粒销售设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种植面积为6.67 hm2。
按照玉米常规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种植,3月中旬整地施肥,施尿素450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4月中上旬覆膜,4月下旬采用干播湿出进行人工单粒播种,完成播种后随即灌水。5月上旬出苗后进行间苗和放苗,5月下旬二水灌溉,6月下旬三水灌溉,随水追施尿素,7月中旬进行四水灌溉,随水追施尿素,8月下旬进行五水灌溉。9月中旬玉米籽粒达到蜡熟期时,将青贮饲料销售组整体收割出售;10月中上旬进行湿果穗销售组、半干果穗销售组、干籽粒销售组玉米的摘穗收获。湿果穗销售组在完成摘穗后立即进行销售;半干果穗销售组在完成摘穗后将玉米果穗在水泥场地堆成高约2 m的堆暂存,12月上旬进行脱粒销售;干籽粒销售组在水泥晾晒场地摊平晾晒至水分含量为12%时进行脱粒销售。
2.3 数据处理
青贮饲料销售组按照收获的重量平均计产,以市场价格为准计算产值;湿果穗销售组和半干果穗销售组按照收获的重量平均计产,以市场价格为准计算产值,玉米秸秆农户自行还田;干籽粒销售组脱粒后分别将籽粒(包括玉米芯)称重平均计产,以市场价格为准计算产值。在统计过程中计算种植户自付部分包括拉运费、收割费、脱粒费、晾晒用工,收购商承担费用不计算在内,种植效益=产值-收获费用,数据用Excel2003统计汇总。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市场价格因素是影响玉米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表1可以看出,受玉米收购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收获销售方式对玉米的种植效益影响不同,其中干籽粒销售组种植效益达到了46 100元/hm2,半干果穗销售组种植效益达到了38 660元/hm2,而湿果穗销售组和青贮饲料销售组种植效益则在30 000元/hm2以下。湿果穗销售、青贮饲料销售、半干果穗销售与干籽粒销售之间的种植效益差距较大。
现阶段受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玉米果穗烘干系统的应用、交通物流运输业的发展等实际因素的影响,结合玉米种植户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玉米销售方式、注重玉米种植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对实现玉米种植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分析
3.2.1 大面积玉米种植情况下选择湿果穗销售模式湿果穗销售模式具有销售方便、不需进行晾晒、劳动强度小、方便省事的优势,但在实际玉米种植销售时却难以把握玉米的价格走势,容易出现“贱卖”的现象,导致种植收入降低。为此在选择玉米湿果穗销售前要认真分析研判近3年来玉米收获后到次年新玉米上市期间的价格走势,确认所种植玉米的果穗含水量,估算合理的销售价格与实际种植收益,防止销售价格过低影响种植收益。
3.2.2 探索青贮饲料销售模式下的二茬复种模式青贮饲料销售模式能一次性解决果穗和秸秆收获的问题,具有收获彻底的优点,在收获时间上,适时提早收获进行种植地块的深耕能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蓄肥能力。同时,进行玉米的青贮饲料收获能解决玉米收获高峰期带来的用工紧张、收获机具紧张等一系列难题,有效缓解季节性农业用工矛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玉米收获后的二茬复种萝卜等生育期短、耐寒的蔬菜等作物,能提高种植效益。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1/0617/1386.html
上一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下一篇: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及国际市场可利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