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除了袁隆平,我国还有一个杂交玉米之父,决心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袁隆平,我国还有一个杂交玉米之父,决心为国家增粮1000亿斤 推荐语:粮食自给充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所有行业进步的一个大前提,因而只有把粮食生产稳定了

除了袁隆平,我国还有一个杂交玉米之父,决心为国家增粮1000亿斤

推荐语:粮食自给充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所有行业进步的一个大前提,因而只有把粮食生产稳定了,才有可能让国家立足于世界。

众所周知,我国除了是粮食生产大国外,同样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因为我国有着14亿的庞大人口数量,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粮食消费体量,如果不能在粮食特别是口粮上高度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的话,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能满足这个需求,进口粮食可以作为补充和调剂,但绝不可能成为满足国人口粮需求的主要解决方案。

所以早在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很多的农业科学家,他们为了实现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而在不断努力着,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国其实还有一个在粮食生产方面贡献和袁隆平相当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李登海。

李登海作为农民发明家,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使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公开资料显示,在30多年时间里,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


李登海出生于一个特殊时期,以至于起初中毕业后便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年纪轻轻的他只能在村里务农为生。

1972年,担任山东莱州后邓村农科队队长的李登海看到一份报告,得知美国玉米最高亩产纪录已达1250公斤。而当时,我国玉米亩产只有100至150公斤。这种巨大的反差深深地触动了李登海,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培育出属于中国的高产玉米!


但是,文化程度并不算高的李登海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却异常的困难,为此他只能不断的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了解有关培育粮食方面的各种知识,缩小自己和行业专家的差距。

通过努力,李登海获得了去莱阳农学院进修的机会,这也成为了李登海命运转折的一大拐点。

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后,1979年,李登海培育出了“掖单2号”紧凑型品种,创下我国夏玉米单产776.9公斤最高纪录。此后品种经过不断优化,玉米产量上升到了824.9公斤、962公斤、1096.29公斤!开创了我国1亩地可以养活4个人的新纪元,李登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农民企业家,李登海有着奋斗以及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70岁的他仍在一线继续努力着,决心要为国家再增1000亿斤粮食!李登海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贡献巨大,值得我们由衷地敬佩。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0/0918/384.html



上一篇:新疆玛纳斯:5.5万亩制种玉米开镰收割
下一篇:玉米期货交易保证金水平将提高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