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玉米晚收10天,亩产增加上百斤!秸秆还田,千万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年的玉米价格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农民希望今年的玉米能获得丰收,产量能高一点,价格能好一点! 价格好不好,咱们农民也控制不了,但是产量高不高,就看咱们怎么管理了! 再

今年的玉米价格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农民希望今年的玉米能获得丰收,产量能高一点,价格能好一点!

价格好不好,咱们农民也控制不了,但是产量高不高,就看咱们怎么管理了!

再过一段时间,北方地区的玉米将成熟收获。在此,三农大喇叭要紧急提醒农民朋友,玉米不能收得过早,否则产量会减少!为啥这么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玉米适当晚收,能够延长籽粒的灌浆时间,从而提高玉米产量。这是因为,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如果收获时间过早,玉米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这样的玉米粒重就比较低,产量也达不到最为理想的状态。

在农村地区,有些农民一看人家收玉米了,自己也着急,还有的人家为了早腾茬整地种麦,往往也会出现过早收获的现象。玉米穗的苞叶发白,并不是判断玉米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个时候玉米的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此时收获通常会减产10%左右。

据农业专家研究, 玉米适时晚收,每亩能增产100多斤。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观的。

那么,怎么判断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呢?

玉米成熟期有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3个阶段。完熟期才是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期。

怎么确定玉米进入了完熟期呢?在植株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从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

乳线是玉米粒胚(即通常所说的玉米脐,可用于榨油——玉米胚芽油)与胚乳(即食用玉米的主要部分,富含淀粉)的分界线,黑层(或为黑色层)是玉米粒与穗轴的分界线。当玉米粒黑层开始出现并逐渐加深时,说明玉米趋于成熟。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

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按玉米生育期来判断最佳收获时间。可在正常播种之日起、土壤能够正常出苗计算生育期,在此基础上延长10天左右收获较好。

另外,还要提醒农民朋友,玉米收获时,如果秸秆要还田,最好在还田时撒些尿素,不然,小麦出苗后可能会发黄。部分田块出现小麦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调引起的。

土壤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氮素。有数据表明:玉米秸秆的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如果氮素含量不足,就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的现象,也就会导致小麦出苗后因缺氮而发生黄化、瘦弱,生长不良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在秸秆粉碎之后,在秸秆表面撒施些氮肥,尿素和碳酸氢铵都行,每亩可撒施碳酸氢铵5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然后再进行耕翻就行了。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今年的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尽量不要将玉米秸秆还田,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造成来年玉米病虫害更为严重。对于这类玉米秸秆,应集中销毁或经高温堆腐后再施入农田。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的,播量应在正常基础上适当增加0.5~2公斤,且播种后一定要镇压,尤其是旋耕麦田。来源:三农大喇叭头条号

【来源:中国好农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0/0924/406.html



上一篇:玉米长成这样,农村人都扔掉,城里人当块宝高
下一篇:消失的黄家码头:现代化进程和传统格局必然不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