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考察玉米地的专家,究竟该不该走红地毯?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t????考察玉米地的专家,究竟该不该走红地毯? \t????9月28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李建生为首的专家组,来到河南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玉米示范田内,

\t????考察玉米地的专家,究竟该不该走红地毯?

\t????9月28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李建生为首的专家组,来到河南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玉米示范田内,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进行了“测产验收”。

\t????图片显示,两位教授神采奕奕地走在玉米地的空档里,脚下是不见头和尾的红地毯。

\t????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考察玉米长势,考察玉米收成,考察玉米新品种的成果,理应点赞,这样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眼见为实。但是,走红地毯的做法似乎不太妥当。

\t????我国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及科学家不少,像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昆虫学家邱式邦,畜牧业和动物营养学专家张子仪,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沈荣显,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核农学家徐冠仁,作物遗传学专家傅廷栋,土壤微生物专家陈华癸,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土壤肥料植物营养专家刘更另,植物生理学家施教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陈秉聪,“中华根瘤菌”第一人陈文新,植物遗传与育种学专家刘大钧院士,小麦专家余松烈院士,植物免疫学家李振歧教授,农业博士马承伟,昆虫生理学家钦俊德院士等等。

\t????人们耳熟能详的恐怕还是袁隆平。

\t????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t????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从此以后,袁老开启了半个多世纪的水稻研究,2018年5月22日,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t????截至2012年,超级杂交稻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作出了新的贡献。

\t????然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袁老在田间地头的画面,看到的多是袁老挽着裤腿在稻田的身影。论粮食方面的贡献,谁人大过袁隆平?

\t????袁老没有走过一回在地里铺好的红地毯,其他人就别好意思走铺在地里的红地毯了!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0/1013/479.html



上一篇:昆明植物所在玉米抗虫次生代谢产物丁布类化合
下一篇:玉米育种专家走红毯被群嘲:农业真的这么不值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