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关于加强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玉米主产区市、县(市、区)农委: 当前,玉米各种病虫陆续进入盛发期。据监测调查,玉米螟二代进入发生高峰期,玉米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在淮北主产区已普遍见病。综合预测夏玉米中

玉米主产区市、县(市、区)农委:

当前,玉米各种病虫陆续进入盛发期。据监测调查,玉米螟二代进入发生高峰期,玉米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在淮北主产区已普遍见病。综合预测夏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达4200万亩次,防治任务重。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抗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抓好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控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尽快作出部署。抓好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治,对于稳定玉米和秋粮生产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作为当前生产救灾的主要内容和田间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尽快部署。全力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绝不能出现丝毫闪失、也绝不允许出现丝毫闪失。

二、强化监测,及时发布预警。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种类多,规律复杂,且不同类型田发生差异大。各地要加大面上普查范围和普查工作力度,跟踪监测和全面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加密发布预警信息。要严格执行病虫情信息周报制度,及时报送发生与防治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三、把握重点,科学开展防治。以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和以褐斑病、锈病、弯孢叶斑病等为主的叶部病害是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危害性大,后期防治难度大。各地要抓住重点病虫,关键时期开展重点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要重点防治钻蛀性害虫,叶部病害于发病初期开展预防。前期部分玉米遭受水淹,在当前高温天气下可能形成热害,防治时可增添植物免疫诱抗剂(如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既防治病虫害,又增强玉米植株抗病虫能力。

四、加强宣传,做好服务指导。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群、QQ群、网络媒体等新媒介,广泛宣传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到位率。在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病虫防治技术服务指导,积极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防治玉米病虫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大豆食心虫、豆天蛾、大豆根腐病等大豆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0/1017/492.html



上一篇:中国农业大学王璞教授团队在我国玉米密植高产
下一篇:亩产突破800公斤!青岛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